要加强追赃挽损,最大程度减少受害群众经济损失;要尽快摸清无证无照黑养老机构底数,集中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坚决攻下“黑机构”……7月29日,在全国专项办召开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第2次推进会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专项办主任陈一新强调,推动专项行动提档加速,努力取得更好成效,让广大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记者了解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项办12337平台已收到并转办养老诈骗举报线索57138条;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1.15万起,打掉养老诈骗团伙158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人,抓获逃犯848人,追赃挽损118亿元;各地各成员单位共排查出养老诈骗问题隐患12060个,已整治9300余个。
此前,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涉老诈骗存在高额返利无法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养老和健康需求无法满足、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等隐患。2022年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要求,2022年要紧盯养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出清风险。高度重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从严从实做好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各项工作。
本次会议要求,下阶段要拓展线索摸排深度,创新摸排方式,再深挖一批养老诈骗问题线索。要提高线索核查精度,锁定有价值线索,运用信息手段提升排查质效。要加快线索办结进度,严格落实‘市级兜底’核查责任,对核查失职失责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要紧盯涉及群众多、反映问题严重的举报线索集中破案攻坚,以更强打击声威回应群众期待、震慑违法犯罪;要加快办案进度,严守定罪量刑标准,提高办案质效;要加强追赃挽损,最大程度减少受害群众经济损失。
“要加快分类处置,整治一批养老领域经营不规范、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要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推动整治与打击有机衔接、线上与线下整体联动。要尽快摸清无证无照黑养老机构底数,集中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坚决攻下‘黑机构’。”会议指出,要完善打早打小、行刑衔接等依法惩处机制,完善市场准入、信用承诺、资金监管等行业监管机制,完善宣传发动机制,积极推动养老服务等立法,深化涉老行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会议同时强调,要持续掀起宣传热潮,提升专项行动知晓率;要创新宣传方式,突出宣传一批养老诈骗典型案件,帮助老年人提升防诈能力;要加强舆论引导,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要求。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投资者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普通民众特别是老年人对非法集资等活动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弱,容易掉入各种骗局。”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人民网记者,针对各类养老骗局,金融管理部门要落实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打击和处置力度,守护百姓“钱袋子”。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养老需求的当事人,购买养老服务的时候,一定要理智,要提高警惕,弄清楚供应商的资质、信用状况、服务能力等,不能只听宣传。公众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引导,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