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云顶国际yd888

登录   |注册
警惕这种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
专栏失信典型
来源:信用武陟  |  发布时间: 2022-12-22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什么是违规转贷?据本网记者了解,最近,一些不法中介开发出所谓的“商机”,就是向消费者推介房贷转经营贷,宣称可以通过这种转换贷款性质的方式,帮助消费者降低偿还贷款时付息的额度,诱导消费者使用中介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机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高额收费、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1.png

  转贷业务的诱惑力有多大?

  “请问您最近有贷款需求吗?我们是某银行的,现在贷款利率有优惠,最低能到3.8%。”居住在北京西城区的张先生最近经常接到类似电话,电话中,对方自称是某个大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他把商品房贷款转换成经营性贷款。

  不光是接到电话推销“转贷”业务,张先生在朋友圈也看到很多“转贷”广告信息。这些广告宣称,可以帮助购房者把“按揭房”转换为“经营贷”,为什么要这么转?因为贷款的性质一转,还贷人的利息压力会减轻不少。做“转贷业务”人员的话术常是,按揭房贷款年利率是5.8%左右,转换成抵押经营贷后,年利率就降到3.6%,以500万元的房贷为例,10年还贷周期,可为还贷人节省下100万元的利息。

  对于这个“业务”张先生还是心动的,因为他目前还有400多万元的房贷要还,如果真如“转贷业务”人员所宣称的那样,可以减轻自己很大的还款压力。

  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经营贷,背后涉及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贷利息差是真的吗?

  业内人士徐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徐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年,商品房按揭贷款利率一直处于高位,基本保持在5.6%的水平,去年下半年达到了顶峰,最高时,首套房的利率达到了6.25%,第二套房的利率达到了6.75%。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下调lpr利率,房贷利率降到了4.1%。”

  按照500万元的贷款额度计算,对比一下还款情况。

  还款期限为20年,如果按照经营贷3.8%的利率,月还款约3万元,总支出利息约215万元;如果按照按揭贷款4.9%的利率,月还款约3.3万元,总支出利息约285万元。从利息负担上看,经营贷要比按揭贷款少付70万元的利息。从还贷上看,转成抵押贷之后,买房人只需要按月还利息,本金到期后一次性结清。原本月还款3.3万元,办理经营贷之后每月只需要还款3万元,能缓解还贷人很大的资金压力。

2.png

  “黄牛”如何通过违规转贷赚钱?

  只需要转变贷款的性质,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还贷人的资金压力,这种好事真能实现吗?徐先生表示,“转贷”在现实中可以实现,但是有一定的“门槛”,首先贷款人要有经营实体,需要有存续一年以上的营业执照,另外,还需要有足额的银行流水和抵押物,最后是,贷款人的征信不能出问题。

  因为办理经营贷的“门槛”高,很大一部分人不能合理合规办理这项业务,因此就催生了一批帮助贷款者违规办理经营贷的“黄牛”。

  所谓“转贷”业务是如何操作的,徐先生介绍,要转贷,贷款人需要先垫资把房贷结清,变成全款买房,然后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把钱以经营贷的名义从银行贷出来,经过这一套操作,贷款的年化利率就可以降到3.8%。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几项费用,比如“过桥垫资费”和手续费等,这也是“黄牛”们赚钱的“门道”。

  “黄牛”先帮助贷款人到银行申请经营贷,确定银行能放款之后先垫资帮贷款人结清原来的按揭贷款,然后再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贷出新款项,银行放款之后,“黄牛”拿回垫资款及相关费用。目前,黄牛收垫资费用是房贷的2%,再加上收取其他的手续费和材料费,办理一套房转贷业务,“黄牛”一般能赚到贷款额3~4%的收益。

3.png

  警惕违规转贷背后的巨大风险!

  很多人的资质、条件原本不符合银行信用贷、经营贷的放款条件,但在“黄牛”的包装下,通过提供假资质、假材料等方式,骗取相应的贷款。徐先生表示,这种方式对于贷款人而言,虽然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但背后的风险也非常大,比如法律风险。如果借款人和“黄牛”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又给银行造成坏账,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就可构成骗取贷款罪的立案标准,银行可以通过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除了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违规转贷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是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贷款人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二是中介垫付“过桥资金”猫腻多。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三是“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是“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牟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转贷”虽然能给贷款人减轻一部分利息压力,但背后存在很多风险隐患,普通人如何抵制诱惑,做好风险防范呢?

  徐先生告诉本网记者,一是要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谓的“转贷降息”看似利息更优惠,实际却隐藏着违法违约隐患、高额收费陷阱、个人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信息泄露等风险。二是要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要了解金融常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申请贷款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贷款申请材料;在合同签署时,认真阅读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费用、权利义务、风险提示等重要内容,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环节;借贷后,注意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最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