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一个网络小游戏,能损失上万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吸引着一大批未成年人。可爱的游戏风格、简单的游戏模式、较强的社交属性……近期,“蛋仔派对”游戏在“10后”等大量未成年用户群体中风靡。“#蛋仔派对低龄用户成诈骗特定目标#”“#超50地发文提醒爆款游戏诈骗陷阱#”两个词条也分别登上网络热搜,关于游戏诈骗的话题引起网友热烈讨论。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的网络游戏诈骗防不胜防,未成年人相对于成年人更难以分辨真假;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家长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加强防范。对此,记者实地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了解他们对网络游戏诈骗的看法,并联系到公安部门进行安全提醒。
引起警惕:游戏骗局正瞄准低龄用户
“这才好久点时间,就遭转走了2万多元!”张女士(化名)看着自己的账户记录,又看看身边委屈的女儿,生气却也无可奈何。近日,张女士注意到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在半小时内被连续转走了好几笔钱,金额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察觉到不对劲的她立刻想到,自己10岁的女儿小霞(化名)经常用手机平板玩网络游戏。一问才得知,小霞在玩“蛋仔派对”游戏时,看到有免费领游戏皮肤的页面,于是加了陌生人qq号,在对方引诱恐吓下修改了密码,通过微信转账把银行卡里的钱转给了陌生人。
记者在网上了解到,类似的诈骗事件并不鲜见。家住浙江海宁的钟先生报警称其10岁女儿遭遇了诈骗。民警调查得知,钟先生的女儿在一短视频平台添加了一个叫“蛋仔派对”的陌生好友,该好友通过平台的语音功能与小女孩进行了通话。通话中,该男子自称是“警察”,说小女孩在玩“蛋仔派对”游戏时,骗了别人2万元钱。小女孩为了自证清白,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向对方转了账。
家长声音: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
针对该类诈骗手段,记者向部分家长进行询问,大部分家长表示,由于自身工作忙,难以专门抽出时间来对孩子进行反诈教育。“我们忙的时候没法随时看到娃娃,就让他在家里玩手机、平板,那些游戏我们都搞不明白,对这些诈骗方式更是一头雾水。”一位上班族告诉记者。
有些家长也表示了担忧,“之前没觉得,现在感觉还是有点风险,因为我的支付密码很简单,类似娃娃的生日这种,孩子操作的时候可能就猜得出来。”曹女士的儿子马上10岁,她认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引导是关键,“平常对孩子使用的一些电子设备如平板等,除了一些必要的学习、视频软件外,其他的聊天软件和游戏等都没有装。”
公安提醒:做好三点防电诈
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民警告诉记者:“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骗子通常采用利诱、威胁、恐吓的方式进行诈骗。孩子由于害怕,往往会按照对方要求去做。”对此,锦江公安提醒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除了一些必要的学习使用软件外,要尽量少装游戏、社交、视频等软件。
二是加强防诈骗教育。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三是保管好支付信息。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和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